第(1/3)页 冬阳斜照, 阳光和窗棂的影子,一起映在了屋内窗边不远处的桌椅上。 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香炉, 有青烟从香炉中飘出,在阳光的照射下,青烟的形状很是清晰。 不远处的条案上, 除了一些摆件和盆景,还放着一个精致的笸箩,里面放着针线剪刀。 “呜——” 北风的啸声从窗外传来。 屋外院子里, 地上的枯叶在北风的吹拂下发出了‘飒飒’的摩擦声。 “自从过了冬至,感觉这白天越来越短!未时正刻(下午两点后),居然都这个日头了。” “姑娘说的是!” “秀哥儿,来,姑姑抱!” 有说话声隐约传来。 “凝香,叫小女使去扫一下院子里的落叶!一个个的,眼睛里都没活儿了!” “细步姐姐,知道了。” 说话声逐渐靠近。 很快, 两大一小,一行三人便来到桌边。 “小姑姑,秀儿下去。”荣飞燕怀中的男童说道。 荣飞燕站在桌后的椅子旁,笑着问道:“为什么呀?” “姑姑抱着秀儿,姑姑累。”粉雕玉琢,眼眸漆黑的男童说道。 一旁的细步听到此话,先是一愣,随即便笑了起来。 荣飞燕笑着摇头,伸出食指点了点侄儿的额头:“就你会说话!” 说着,荣飞燕坐在了椅子上:“就几步路,姑姑不累。” “细步,把笸箩里的那个抹额拿过来,让秀儿试试。” 荣飞燕指着条案方向说道。 “是,姑娘。” 荣飞燕怀里的男童便是侄儿荣秀。 荣秀的父亲荣显,本就生的英俊帅气。 荣秀早逝的生母,则是窦氏的陪嫁女使,相貌也是不俗。 继承了父母相貌优点的男童,这两年逐渐长开,愈发的惹人喜欢。 一开始, 荣飞燕就看不惯嫂嫂窦氏对陪嫁女使的所作所为。 后面嫂嫂苛待庶出的侄儿,荣飞燕更是看不下去。 可无奈窦氏身后站着国公府,性格强势。 刚入门的时候,荣飞燕的母亲富昌侯大娘子也常被儿媳压制。 好在宫里的荣贵妃,因为有了儿子,愈发多行善事积德祈福,也重视娘家后辈,从宫里传了话出来,窦氏行事也就收敛许多。 有两位姑姑庇护,荣秀这才茁壮成长起来。 小孩子是敏感的,懵懂的时候记不住多少事儿,但对姑姑的感觉一直很亲近。 看着戴上小抹额的侄儿,荣飞燕赞许的连连点头:“好看!” 荣秀伸出双手,摸着头上的抹额,一脸懵懂的样子。 “去,把菱花镜拿过来,让秀儿瞧瞧。”荣飞燕笑道。 “是,姑娘。”细步笑道。 片刻后, 看着脑袋对着菱花镜动来动去的侄儿,荣飞燕和细步对视了一眼,随即便笑了起来。 牵着荣秀的小手送他离开的时候, 荣飞燕语气中满是期盼的说道:“秀哥儿,你大姑姑说了,明年开始就要让你开蒙,识字读书。” 看着侄儿懵懂点头的样子,荣飞燕再次笑了起来。 到了外间, 荣秀转头在姑姑屋子里看了几眼,看到挂在墙壁上的软弓细箭,以及不远处的大弓粗箭,眼睛便是一亮。 出门前,荣飞燕又给侄儿披上小小的斗篷。 出了屋子,外面的较屋内冷很多。 院子里的枯枝败叶,此时早已没了踪影。 北风吹过,有淡淡的煤炭烟味藏在空气中。 将侄儿交给奶妈后,荣飞燕这才回了回雪院。 刚进正屋, 方才出去命小女使干活的凝香,便快步走了过来。 “怎么了这是?” 荣飞燕一边解开披风,一边疑惑问道。 凝香看了眼细步,低声道:“姑娘,方才奴婢去让小女使干活,正好看到她们在说悄悄话。” “奴婢凑过一听,这才知道,大娘子她上午居然出城了。” “嫂嫂出城了?干嘛去?”荣飞燕蹙眉问道。 凝香低声道:“说是去城外玉清观祈福去了。” 荣飞燕听到此话,略加思索后,眼中便一片了然。 自家哥哥回京已经半年,可嫂嫂窦氏肚子却没一点动静。 眼看着庶子越来越大,不仅窦氏着急,辅国公夫人也着急。 “奴婢还听说,大娘子身边的贴身女使,有人暗自在喝避子汤。”凝香继续道。 看着无奈摇头的荣飞燕,细步轻声道:“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毕竟.有前车之鉴。” “嫂嫂能有嫡出的儿子,于咱们家有益无害的。”荣飞燕淡淡道。 “姑娘说的是,可冬至都过了两天,从上月开始,贵妃娘娘就一直没召您进宫。” “这可是少见呢。” 细步看着荣飞燕说道。 荣飞燕抿嘴点头,走到桌后坐下。 将香炉炉盖取了下来,用铜香箸戳了戳里面的炭块,荣飞燕道:“许是姐姐她有什么不便吧。” “之前母亲被嫂嫂撺掇着,在殿下大婚后想要进宫.” 说着,荣飞燕无奈的摇了摇头。 看着荣飞燕不高兴的样子,细步又说道:“对了姑娘,今日庄子来人,给府里送野味儿。” “说是经过高家宅邸的时候,发现那条街不能通行了,绕了远路这才过来的!” “不能通行?这是为何呀?”荣飞燕好奇问道。 “说是有很多禁军封路,不让人过去。”细步答道。 荣飞燕蹙眉想了想,道:“禁军封路?可能是陛下去了高家宅邸吧。” “姑娘说的是,毕竟是太子妃的娘家。就是不知道院子里风景如何。”细步点头道。 “那里之前是一位宗室的宅院,风景自然是极好的。”荣飞燕放好香炉盖子笑道。 随后,荣飞燕又将铜香箸放到一旁,若有所思的眨了眨眼睛。 忽的, “嘶!” 第(1/3)页